魔鬼怪嬰

波蘭斯基電影「魔鬼怪嬰rosemaary's bady」
是長久以來的心頭好
最近碰見有內地版原著小說
心思思便買來一看
導演對原小說的改動實在很少
整個氣氛的基調原則上是一致的
但結未時小說就略為拖拉
而電影的處理就爽快得多
最精采當然是電影版本對魔鬼之子
不作任何影像塑造
尖耳朵與尾巴一切欠奉
而只有令女主角崩潰的一雙嬰兒魔眼

波蘭斯基將原小說這點抽走
令恐懼留在腦內想像
足見導演相當清楚這部電影的主題與重心
因為誕下魔鬼之子不是最恐怖的地方
最恐怖是女主角在母性(人性)驅使下
最後在邪惡面前跪下來
正義、道德、堅強
都只變成一首
不堪一擊的搖籃曲
標籤: 說書
深夜的五分前


台灣的大田出版日文系系列
態度進取積極
早前有山本文緒的「花需要水‧我需要戀愛」
山本文緒早聞其名
但仍未有時間一讀
另外草石堂曾於多年前出版
村上龍的重要作品「跑啊.高橋」
大田重出
有新封面、新包裝
此書是村上龍小說裡面
易讀又超具娛樂性的作品
我最近就看過上月尾推出的「深夜的五分前」
作者是人氣作家本多孝好
小說分sideA、sideB兩冊
是有關愛情、死亡與少許懸疑的流行小說
整個佈置是非常日劇的格局
本多孝好很懂得避重就輕
意料之內的劇情他會間隔開或者留白
增加讀者玩味細想的空間
書中有不錯的幽默感
亦正如導讀的日本通劉黎兒所言
作者向村上春樹學習了不少說故事的技巧
但卻更為通俗實際
可惜的是「深夜的五分前」的可讀性也到此為止
它的通俗實際局限了作品的延伸
流行原素一應俱全
而稱得上深刻的東西
我就認為不多了
不過無論怎樣都是有質素的作品來的
可以一看
本多孝好1971年生於東京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部畢業
1994年獲第16屆小說推理新人賞
2005年「編輯會議」問卷訪問東京市60名書店店長
強力預測未來最暢銷、最受注目的作家第2名
「書的雜誌」評選2004年度best10第2名
標籤: 說書
「御宅族‧otaku」
因「電車男」而比較多人談論「御宅族‧otaku」
我最初看到有關''otaku''的文章是多年前湯貞兆所寫
有關日本流行文化現象的書籍內
(湯的文字生硬沈悶,相當不好看的)
重看新井一二三的書「東京上流」
在一篇叫''秋葉原的變貌''有提到所謂''otaku''及''萌''
撮寫出來跟大家交流一下
2004年,33歲的建築史家森川嘉一郎在威尼斯雙年展
國際建築部門的日本展區策劃的展覽受到注目
名為「otaku:人格=空間=都市」
展示了包圍任何角落充滿天文數字的漫畫美少女笑容
森川嘉一郎在2003年初著作「趣都的誕生」
提到秋葉原的變化
亦追溯在1980年代出現的「御宅族‧otaku」
''otaku''長期受到社會歧視
其中的原因是89年一宗在東京郊外發生的
連續幼女綁架謀殺案
凶犯具有典型''otaku''形象
運動不足的肥胖
臉色蒼白及頭髮亂薘薘
當時媒體將他的房間照片刊登
裝滿6000盒錄影帶與無數漫畫書
而且最重要是被褥旁有份色情雜誌
''otaku''的形象被媒體固定了
逃避現實、耽溺虛擬空間
對成熟女人懼怕憎恨
所以對幼女會殘酷地爆發出來
''otaku''喜愛的漫畫美少女都乳房特別發達
而且性格好色
內心渴望著暴力性行為
簡單說就是''御宅族''有戀童癖
這種一桿打一船人的負面形象
令一般日本人對所謂''otaku''帶有別樣的眼光
新井一二三認為
美術家村上隆的漫畫式美少女像得到西方收藏家歡迎
是改變人們對''otaku''印象的開始
而媒體亦因西方人的肯定
對''otaku''所用的語氣也不得不改變
屬於''otaku''界的流行語''萌''也開始走進主流社會裡去
''萌''是表示對某一類漫畫幼少女特徵的喜愛
例如西方式女僕制服、戴眼鏡或者長著貓樣耳朵等
新井這樣說
吸引''otaku''的不是整體的幼少女
而是少女的零件(這點幾有趣)
''萌''(moe)是''燃''(moe)的諧音
是輸入電腦時候發生的文字更換錯誤
跟''燃''比起來,''萌''字含有曖昧春意
也更恰當地表現出''otaku''的心理、生理狀態
所以被''otaku''界賦予新字義
標籤: 說書